百科

年轻人工资低因能力不够?专家发言应更有建设性

字号+ 作者:贵极人臣网 来源:热点 2025-07-05 19:13:01 我要评论(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特约评论员 魏敏原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现某公募基金副总的邓海清博士,最近围绕年轻人抱怨收入低不敢消费的一番言论引发热议。邓博士认为现在很多年

炒股就看,年轻权威,人工专业,资低及时,够专更全面,家发建设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年轻

每经特约评论员 魏敏

原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人工现某公募基金副总的资低邓海清博士,最近围绕年轻人抱怨收入低不敢消费的够专更一番言论引发热议。邓博士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家发建设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都是年轻觉得父母给的太少,觉得企业公司老板给的人工工资太低,却很少去反思是资低否自己能力不够。比如因为自己的够专更专业素质,专业的家发建设个人能力水平不够,所以才有这么低的工资。其实对于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讲,同样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越南,人家可能只要一半工资,一样能干。

专家言下之意是国内年轻人工资不低,低也是自己的原因,且比下有余,其实算高的。无独有偶,稍早之前,也有专家建议年轻人不应为钱选工作,毕业生不应该考虑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是应该在30岁之前的这一阶段,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欢的事,工作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就够了,工作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听起来是不是有熟悉的“何不食肉糜”味?

专家一词近些年开始,有逐渐被冠以反智化、污名化的趋势,背后不无原因。最显而易见的一条就是专家尽管也多是筚路蓝缕,一路奋斗而来,但在身处今天的高位之后,往往会对过往的艰辛选择性遗忘,从而无法与受众共情,更懒得换位思考。以前文案例来说,同样的工作,泰国或者越南的年轻人的确可能只要一半工资就能干,但泰国、越南的物价和消费水准,尤其是房价,比国内如何?等量代换之后,泰国、越南的年轻人即便只拿一半薪资,可能就相当于国内的年轻人拿了高薪。再者,专家看样子是忘了自己如果去越南或者泰国,令人艳羡的高薪也要降一半。或者国内公司不如直接从泰国、越南聘一个专家,立省50%。另外,哪个毕业生又不想把工作和爱好结合起来,用不着操心衣食住行。问题是:“我有得选吗?”别的不说,房租谁来付?所以类似消息一多,年轻人也都淡定了,纷纷认为专家建议的“真好”,下次不要建议了。

回到年轻人能力够不够的问题,薪资当然是最直接的体现。但问题是年轻人即便能力够了,能够像华为那样出天价薪资挑选优秀人才的企业也并不多。以往几年,以“不差钱”出名的几个互联网“大厂”相对来说对毕业生的覆盖面更广,但随着这两年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大厂”自身的战略调整,能够拿出来的高薪岗位相对少了不少。这就使得本来预期较高的年轻人或落差较大,或只能去薪资低一档的行业去“卷”,遑论因时代际遇变幻而暂时遭遇困境的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实际上,尽管我们经常听闻外卖、快递、保姆家政等行业有人月入过万元,但无论是官方数据还是第三方统计的数据,月入过万乃至月入八千,早已一骑绝尘,超过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数。并且无论哪个行业,即便再有能力,35岁以上跳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苦楚也被专家选择性忽视了。

口不择言的专家和一肚子气的年轻人“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外部感受也并非没有改观的可能。年轻人可以是火焰,要相信依靠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会实现个人薪资待遇以及层次的向上突破,尤其不因暂时的窘境而让自己陷入新时代的读书无用论误区。而专家则可以是海水,要用在冲破社会阶层的板结与羁縻,给努力拼搏的普通年轻人争取更多的可能,这才更有专业人士的担当。从这个角度去看,上述专家的着眼点搞反了,盯着年轻人去苛求,忘记了自己年轻时的委屈和怨言。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深交所提及的达科为,什么来头?

    深交所提及的达科为,什么来头?

    2025-07-05 18:01

  • 河南烂尾楼业主,被赋红码!解决不了烂尾楼,就解决烂尾业主?

    河南烂尾楼业主,被赋红码!解决不了烂尾楼,就解决烂尾业主?

    2025-07-05 17:49

  • 南航回应乘务员教外语:资源具备 试试水

    南航回应乘务员教外语:资源具备 试试水

    2025-07-05 17:22

  • 通胀严重怎么办?美议员和白宫:给石油企业利润加21%的税!

    通胀严重怎么办?美议员和白宫:给石油企业利润加21%的税!

    2025-07-05 17:0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