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杨雪于平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冬全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教授杨雪冬在以“21世纪的球化求同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的全球化30人圆桌论坛上发表观点。
杨雪冬指出,现处全球化现在处于一种平台期。台期从历史长时段来看,各国我们可能既不是追求处于全球化的上升期,同时也不是存异处于逆转期,我们处于平台期,杨雪于平也就是冬全说在相当长一个时段里,全球化会呈现出一种竞争、球化求同合作、现处冲突、台期竞合的各国状态。有两个依据,追求一是全球化作为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得到普遍承认的事实,这在总观念上有很强的应用支撑;二是全球化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一些基础事实条件已经成形,表现在经济交往紧密程度、国际制度建构程度、整个社会心态开放程度,都会为全球化不可能根本逆转提供重要的支撑。当然,平台期会有新的特征。他强调,有两个新的特征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全球化推动力明显地从资本的推动转到国家的推动。当然,以前国家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国家明显走到了前台,国家对问题的考量毫无疑问会比资本更加细密,也会有对更多因素的考量。
第二,我们对于全球化的走向和相关方案存在着特别多的争议,无论是支持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反全球化,都是在全球化走向过程中不同的方案,都是全球化的方案。这会使全球化的平台期持续,因为很难达成共识。
他表示,从研究者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能够快速地、平稳地走过这个平台期,他提出三个建议:
1.最大可能推动“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有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最低标准毫无疑问是让各国进一步认识到经济上相互依存是非常重要的,最高标准是需要寻求全球层面共同的价值。
2.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以美国为代表的个别大国,和政治强人对现行国际制度进行强行修改,这是非常危险的状态。
3.我们应该避免将国内政治问题国际化。国内问题的转移就是在转移国内的矛盾,将国内政治重要议程国际化。美国国内政治很重要的一点是认同政治作为打压其他国家的手段,这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